再过10天就是俄乌冲突一周年了,和许多吃瓜群众一样曾经也以为俄军能摧枯拉朽速战速决,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竟然被拖成了持久战,情势甚至有逆转的可能。
从伊朗大量购买无人机、从阿富汗购买弹药、从朝鲜购买苏联时期弹药......各种谣言充斥网络,但这背后反馈了一个现实而且残酷的事实,研发实力还在线的俄军工体系,生产已经在10年前就全线崩溃了。
事实上,苏联时代残留下的原本落后的军工老底,在10年前或是更早之前已经被吃光了。
俄罗斯著名的军工企业“金刚石-安泰”集团研发设计的防空导弹系统的S-300V4“勇士”和S-500,因为集团已无车间来进行这些工作,而陷入停滞。
根据《凤凰周刊》10年前的报道:1995年,“金刚石安泰”由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公司,并从国家手中继承了152处办公楼和工厂、车间。这些年来,持续的效益低下让集团只能不断变卖或出租产业,如今只剩下了可怜的11处办公楼和厂房。其中,曾诞生了S-400防空系统的第14号车间如今已经成了一家夜店。店老板把原先的生产线改装成了吧台,对外号称是“全欧洲最长的吧台”。
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介绍,走进任何一家军工科研单位,会发现其50%-80%的空间都被出租给了汽车修理厂、酒吧,甚至是脱衣舞夜店。
根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的介绍,2012年左右1353家军工企业中,有170多家战略性企业已经到了破产边缘,其中44家已进入破产程序;另有150多家被税务机关要求以资产偿还欠税。在这种背景下,类似“金刚石-安泰”集团这种靠“卖血”度日的企业并不鲜见,甚至诸如“库宾卡”这样的著名空军基地都可以卖给寡头用做商业机场。
此外,俄军工生产设备老化率超过75%,这造成非常大的质量隐患,俄军工生产中,50%的投入被用于降低废品率,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不到20%。就像“金刚石-安泰”集团这样的大军工,设备自动化率也只有5%,90%的设备超过40岁,致使他们没办法从国外寻找合作研发的伙伴。
例如:对外宣称已可批量生产的S-400防空导弹实际上还有很大问题,其中射程250公里的系列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一距离。
苏联解体时,留下了庞大的军工资产,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已无市场让这些军工体系存活了,所以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早在1992年,俄罗斯政府就尝试实行民,要将70%的军工产业转向民品生产。
在最开始的时候,军工企业还能供应国内市场的全部电视和缝纫机,以及97%的电冰箱和录音机,摩托车、洗衣机、吸尘机也能供应70%左右。
但是,它们生产的民品工艺粗糙、外形笨拙,销路也慢慢变得少。随着国外商品的涌入,许多企业连最后的资金储备都用尽了,沦落到连水电费都交不起的地步。
民失败以后,俄罗斯政府又开始提出了私有化。1994年,除了负责航空航天以及核武器的战略性企业继续保持国有以外,其余的1400家军工企业被推向市场。
俄罗斯军工衰落的程度已经世人皆知,为此付出的直接代价就是对敌人失去了威慑,离心离德的“小弟”造反的念头早在十几年前就更加的肆无忌惮。
2010年,乌克兰议长格里先科在欧洲议会发言时称:“黑海舰队完全没有办法给北约构成威胁,它大部分舰艇都已超越40岁,这只是一支只能影响黑海有限海域的舰队。”
苏联解体时黑海舰队这支舰队还拥有835艘舰艇,拥有唯一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两年后只剩一半,如今仅剩,各型舰艇90艘,战斗力更是不值一提。舰队所属舰艇大多是中小型舰艇,而且型号大部分是较老旧的舰艇,黑海舰队甚至已经24年没有收到新的潜艇了。
2014年11月4日,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刻赤号大型导弹驱逐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发生火灾,伤势严重。这艘1974年服役的老舰,至今已有40年舰龄,已经严重老化,只能在本就衰落的黑海舰队里充当门面。
而黑海舰队唯一一艘万吨以上光荣级巡洋舰莫斯科号,在去年俄乌冲突中被击沉了,震惊了全世界,也反映出俄军战斗水平根本没办法应对地区激烈冲突局势了。
正如叶利钦曾说,“俄罗斯民族总是离不开豪言壮语和宏大目标。”作为邻居,俄罗斯的壮志豪言媒体也时常报道,耳熟能详。但从苏联解体至今近30年,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俄罗斯军工的衰落到今天都没有止步的节奏。而且现在战争还看不到终结的前景,如果俄军胜,还能给俄军工以改革的机遇;败了,恐怕分崩离析的不仅是俄军还有整个国家的体系。